榆中县人民检察院2021年度工作报告-榆中县人民检察院 365官网国内怎么进_365bet线上注册_365体育封号怎么办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工作报告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2021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1-11-30 10: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29日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戚福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榆中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也是检察工作在改革中奋进、在挑战中前行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和市检察院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发展。共办理各类案件3300件,其中审查逮捕案件8191181人、审查起诉案件21222922人、公益诉讼案件116件、各类诉讼监督案件243件,荣获全省文明单位、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讲政治、顾大局,在服务保障发展中展现检察担当

        始终坚持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着力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做到党委有部署,检察有落实。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检察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严格遵守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检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持之以恒,交出三年扫黑除恶检察答卷。始终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原则,对涉黑涉恶案件坚持100%提前介入主动依法引导侦查机关收集、完善、固定证据,共批准逮捕恶势力犯罪51人,提起公诉58人,办理涉保护伞案件3件3人,所办案件均被法院作有罪判决办理的杨成兵等13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被市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加快“行业清源”10份检察建议书促进银行等高危领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使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得到及时铲除。

        履职尽责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构建“刑事打击惩罚+公益诉讼保障”双重保护格局,依法批捕环境领域刑事犯罪案件2件7人,起诉5件12人;办理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6件。依法办理“医疗废弃物”公益诉讼案件,促进诊疗废弃物规范处置。深入开展农资产品监督专项行动,针对农资商店无证经营、销售过期农药行为,发出检察建议15,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7件促使县域“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县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统筹发力精准施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人、起诉101对涉企人员依法不捕11人、不诉24人,变更强制措施2人。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侵犯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起诉67人。扎实开展“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千人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深入900余家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法律咨询、座谈交流1000余次,依法妥善化解涉企纠纷12

        全力以赴法治扶贫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对口帮扶,先后派出3名干警全脱产驻村帮扶协调、投入214万元提升挂点帮扶村脱贫攻坚质量。深化司法救助融入脱贫攻坚,发放司法救助金19.7万元,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大力开展涉农检察工作,依法批准逮捕“三农”领域刑事犯罪45人,提起公诉113人。深入开展侵害农民工权益犯罪立案专项监督活动,监督立案23,批准逮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18人,提起公诉53帮助农民工讨薪696.17万元。严防扶贫资金“跑冒滴漏”,起诉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216人对套取扶贫资金的违法行为及时制发检察建议,助推规范管理。

        闻令而动,多措并举全面助力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检察工作,依法提前介入涉疫案件3起,对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黄某快捕快诉,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督促监管场所完善防疫措施5条制定出台服务“六稳”“六保”和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做到办案不停顿、监督不缺位、服务不打烊。组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迅速动员干警下沉一线参与联防联控,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凝聚起满满的正能量。

        二、重质量、提效率,在平安榆中建设中贡献检察力量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关,坚持打击与治理并重,切实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保护一方安宁的政治责任。

        依法严惩刑事犯罪,夯实稳定之本。对各类刑事犯罪案件批准和决定逮捕703件1048人,提起公诉17902452人。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批捕172人,起诉169人。严厉打击盗窃、诈骗、寻衅滋事等易发多发性犯罪,批捕290人,起诉430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积极参与“断卡”等专项行动,批捕257人,起诉243人。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涉案4000余万元的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确保办案质效。深入贯彻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依法批捕食品药品安全犯罪7人,起诉8人。坚决遏制毒品犯罪蔓延势头,“零容忍”批捕涉毒犯罪74人,提起公诉83人。

        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疏通和谐之源。高标准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坚持把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贯穿办案全过程,受理的43件控告、申诉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强化释法说理和息诉罢访工作,院领导带头接访70余件次。建立“社会调查+公开听证”机制,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原则,依法引入人民监督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检察听证47件,确保案件公正处理。通过办案,提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35件,推动相关单位整章建制,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强化未检工作职能,守护民族之望。对侵犯未成年人犯罪绝不手软,起诉22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不捕未成年人犯罪4人,不诉5人,附条件不起诉13人。深度落实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办理陈某某涉嫌虐待一案中,支持女童父亲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权诉讼请求,该案为全市首例变更监护权案件。常态化落实“一号检察建议”,选派7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0次,发放预防性侵等主题宣传手册12万份,让法治阳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三、抓落实、增质效,在法治榆中建设中履行检察职责

        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进“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刑事检察注重“高质高效”。严防冤假错案,不捕180人,不捕率15.3%;不诉315人,不诉率11.3%。深化运用“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刑事检察“案-件比”优化到1:1.13。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监督立案27件,监督撤案9件,追捕49人,追诉23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7份、检察建议23份。强化“两法衔接”,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1条。强化审判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17件。强化刑事执行监督,纠正刑事执行不当案件40件,纠正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活动不当36人,工作经验被全省检察机关推广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选民资格登记专项检察行动,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取消15名被剥夺政治权利人的选民资格,确保选举结果合法有效。

        民事检察追求“做优做强”。认真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摸排系列涉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案件线索35件,市检察院提办25件,我院成功办理10件,打开了全市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局面。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9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3件,法院采纳9件提请抗诉4件,均获胜诉判决。办理执行监督案件16件,办理审判程序中违法行为监督案件4件,提出检察建议均被法院采纳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2件,为农民工讨回工资18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行政检察更加“精准精深”。扎实履行行政监督职能,办理行政机关不当履职监督案件33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7件,检察建议采纳100%。深入开展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专项行动,发出检察建议12件,采纳100%。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办理李某非法占用集体土地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18件,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公开听证2次达到了案结事了政和的良好效果。

        公益诉讼检察不断“出新出彩”。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23条,立案116件,均已发出诉前检察建议,采纳率100%;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已获胜诉判决2件。扎实开展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主动走访调查新营、金崖、青城等乡镇的明长城、烽火台、古民居等文物古迹,及时发出检察建议7份,有效推动了县域文物保护;针对消防安全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14份,营造了良好的防火社会氛围;针对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生鲜乳外卖平台未公示经营许可证等行为,发出检察建议6份,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拓思路、谋发展,在持续深化改革中彰显检察作为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检察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解难题、闯难关、抓落实,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坚决服从监察体制改革。提高政治站位,有序完成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预防部门转隶,做到了思想稳、人心齐、转隶顺。加强转隶后的工作衔接和工作机制建设,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严把案件质量关口,对职务犯罪案件坚持100%提前介入,起诉50件68人。协助市检察院立案查办司法人员涉嫌渎职犯罪案件13件,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实行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制定完善了案件质量评查、检察官业绩评价、司法过错责任追究等14项制度,形成“可评、可比、可退”的检察官动态管理机制,五年共计选任22名员额制检察官。推进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将内设机构整合为4部1室,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

        积极落实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1392名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适用率已高达84%。落实精准量刑机制,对777名被告人提出确定量刑建议,量刑建议采纳率逐步提升至85%。落实值班律师制度,为律师提供电子案件材料800余份,促进法律共同体建设。适应刑事案件总体形势变化,认真践行“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审前羁押率持续降低。

        五、重自强、求极致,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锻造检察铁军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五个过硬”“四个铁一般”要求,自觉以更强本领担当作为。

        紧扣政治建设为检察队伍铸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优良作风力促主题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将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用严实的作风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检察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检察队伍的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确保检察机关意识形态安全。

        聚焦能力建设为检察办案赋能。持续推进党建、业务、队伍齐头并进,工作经验被兰州电视台专题报道。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机制,认真落实党组会会前学法、党组中心组学习、检委会学习等制度;广泛开展庭审观摩、案件研讨、“法治讲堂”等活动,指派干警参加培训轮训,积极利用“检答网”自主学习、互助交流检察人员业务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干警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选派优秀干警担当中心工作调整年轻干警到办案一线历练。坚持文化育检,充分吸纳法治文化、检察文化与红色文化精髓,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主题交流沙龙等系列活动,组织干警积极在《兰州检察》《陇原检察》等刊物发表各类文章,涵养榆中检察文化。五年来,5名干警在上级院组织的业务比赛中获奖,1名干警在全市捕诉业务比武中荣获一等奖,8人次获得省、市表彰。

        强化基层建设为检察发展培根。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议制度》等6项制度,细化“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和请示报告清单努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检察院。制定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操作指引》《捕诉合一办案规程》等5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三规定,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行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保障基本经费需要。积极运用检察信息化成果,稳步推进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版的应用,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办案效能。

        六、强优势、补短板,在献礼百年华诞中体现检察情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感悟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以各项具体检察工作的落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学史力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担当、为人民检察事业担当,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152253人,批准和决定逮捕134件214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92590人,提起公诉297件427人。追加逮捕2件5人、追加起诉4件9人,纠正漏捕漏诉判处有期徒刑率100%。强化刑事诉讼监督,监督立案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率100%,侦查活动违法监督采纳率100%。加强民事检察监督,大力开展民事生效裁判、民事执行活动、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监督,检察建议采纳率均为100%。持续加强行政检察工作,办理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4件,同比上升33%。维护公共利益,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9件,已立案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5件检察建议采纳率100%,办理的兴隆山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典型案例,向党的百年华诞交上一份优秀的检察答卷。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理念,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检察工作23次,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开放日”等活动13次,公开程序性案件信息3055条,发布重要案件信息245条,公开法律文书1637份,主动将检察工作摆在社会大众面前,接受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蹄疾步稳,五年的改革锐意进取,五年的成效令人振奋,回顾总结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结合榆中实际,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是检察履职服务大局更加主动,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的根本保障和动力之源。二是榆中检察的发展进步,是县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县人大的有力监督,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充分信任、积极支持、依法监督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榆中县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监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仍有差距,追求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还不到位。二是“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检察履职有拓展空间诉讼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智慧检务发展较慢,大数据、信息化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不足。四是全面从严治检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抓紧压实。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2022年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为榆中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检察机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五年,榆中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优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格局推进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在“十四五”规划中再立新功,为加快打造全省新兴增长极和兰州城市副中心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确保这一工作思路落实落地,实现榆中检察工作规模、质量、效率、效果争创全市一流的发展目标,2022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更高的政治自觉聚力落实检察发展新要求。

        二是以更高的担当自觉倾力谱写服务发展新篇章。

        三是以更高的法治自觉着力构建法律监督新体系。

        四是以更高的检察自觉奋力展现检察队伍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