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捏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七寸”-兰州市人民检察院 365官网国内怎么进_365bet线上注册_365体育封号怎么办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捏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七寸”

        时间:2021-12-28 10:00:59 来源:   点击数:

        ——城关区检察院依法对白某某等36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出庭支持公诉

        “您好,我们这里是某某证券公司,打电话给您是想邀请您加入免费的股票交流群,群内有荐股人员,教你炒股,推荐牛股”。然而,“免费服务”的背后,其实是各种非法网络荐股,其中 以“微信荐股群”最为普遍,“直播分析行情、定期发放福利、入会辅导投资”的一条龙服务下,不少投资者在大大小小的荐股群里栽了跟头。而最初拉你入群的客服人员,在你进入“荐股群”后,便悄悄退出群聊。被告人张某某便是这样为“荐股群”提供帮助“吸粉引流”的一名普通话务人员,轻松的工作和丰厚的回报一下子吸引了这位从乡村来到大城市打工的98年小姑娘的注意,于是她很快便应聘成为了“话务员”。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推进,她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为什么当群内有客户说我们是骗子的时候,领导就会让我们刷屏把消息顶上去?”“为什么当我们问领导这个工作合适不合适的时候,他总是不正面回答我们?”“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公司的营业执照?”“为什么我们的电话号码、微信号过段时间就会被举报封停?”一个个为什么一次次侵袭着张某某的内心,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内心忐忑,然而每当看到入账的工资时,她还是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实的冰雨最终还是狠狠打在了张某某和她的同事们身上。2020年底,兰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根据举报线索,将该案涉及的6处窝点捣毁,并抓获相关涉案人员。经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岩、员额检察官叶立群提前介入、阅卷、引导侦查,该案顺利完成了批捕、审查起诉工作,最终36名被告人被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向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经查,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被告人白某某、李某某、蔡某某、汤某某、古某某、杨某某经共谋后,先后在某地六处窝点分别组建犯罪团伙,由各被告人冒充证券公司客服人员,根据“上线”提供的“客户名单”,通过虚构的“话术”向“客户”拨打电话并添加微信,将客户拉入指定微信交流群,帮助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即“吸粉”、“引流”)。各窝点之间相互合作,共享“客户资源”,共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2021年12月21日至23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白某某、赵某某等36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指派第一检察部主任王岩、员额检察官叶立群出庭支持公诉。控辩双方就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举证质证,并对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等问题充分表达、交流观点,整个庭审过程规范有序,充分保障了控辩双方各项权利。该案将择期宣判。

        “明明只是想找个工作好好打工,为什么我今天就走到了这一步?真正实施诈骗的人并不是我!”在办案期间,被告人张某某向检察官 提出过这样的感慨和辩解。现实生活中,诈骗犯罪的正犯主体有时隐藏很深难以抓获,而为犯罪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行为的帮助犯,作为上游“黑手”,更容易暴露。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供料者”和“信道”,如果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全链条是“毒蛇”,那么,这些帮助者,就是这条“毒蛇”的“七寸”。上游犯罪虽然不是最终实施诈骗的行为人,但他们主观上明知自己在为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仍然对自己“吸粉引流”的客户被诈骗的可能性持放任、概括的故意,法律也必须对这类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打击。检察机关着眼于全链条打击,特别是切断电信网络诈骗上游犯罪的支持,可以有效遏制下游诈骗的滋生,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的生存空间。

        来源 | 城关区人民检察院

        编审 | 市院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