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工作中,兰州市院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牢牢抓住“公益”这个重点,先后审查各类公益案件线索1861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22件,行政公益诉案件线索1739件;立案1455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立案116件,行政公益诉讼立案1489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476份;行政公益诉讼起诉20件,民事公益诉讼起诉87件(其中包含6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起诉胜诉率达100%;发出检察建议整改率、到期未整改起诉率、提起诉讼法院支持率均达到99%以上。

五年工作中,我们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办案理念。在办案过程中,通过严格履行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充分发挥行政机关保护公益的积极性和履职纠错的主动性,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用最少的司法资源换取最大的公益保护。五年来,全市累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476份,行政机关法定期限内整改率在99%以上。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保障民生。以食品安全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舌尖上的安全”专项行动,以公共安全作为监督重点开展“守护脚底下的安全”专项行动,与兰州军事检察院、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保护红色资源专项行动。紧盯民生热点以人民为中心。疫情防控期间,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柳小惠亲赴超市、农贸市场等地调研蔬菜、粮食等民生物资的供应与销售价格情况,依法督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依法履职,保价促供,确保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及时吃上放心菜、平价菜。主动稳妥的扩展公益诉讼范围。根据高检院、省院、市院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办理传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的案件,探索办理公共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文物保护、红色资源保护等领域案件。2021年办理的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红色资源保护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确定为全国典型案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公益林地。经过与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沟通协调,以罗九公路建设市民广场为契机,结合景点建设,共建生态环境修复公益林地,同时作为兰州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法治宣传基地。目前,林地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22年4月19日,省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玉,副市长魏永辉,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柳小惠及省院、市院部分领导、干警在公益林地开展“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义务植树活动。追求办案实效。检察建议送达后,按照“谁制发、谁负责”的原则,由办案检察官或检察官办案组对回复和整改情况进行追访,加强与被监督单位的沟通协调,讲事实、摆证据、明情理,争取被建议单位的理解和认可,进而避免收到检察建议后不予研究落实的情况出现。建议送达以后及时了解整改进度,对检察建议有无被采纳、有无整改到位等情况进行督查,争取在诉前实现对公益的保护。对于起诉胜诉案件,法院判决生效后,协同法院加大生效判决执行力度,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根据程序对相关行政机关、组织、个人进行问责。
五年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后工作中我们将总结以往工作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认真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负检察机关“公益代表”的定位,真正做好公益代言人,切实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