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润初心 疫情防控显担当
——城关检察党员先锋人物向维斌疫情防控事迹
楼道里的电话传来焦急的声音,“饭能吃惯吗?晚上睡得好吗?你怎么没带N95口罩呢?”这是城关区某隔离点内,向维斌同志在生活区与爱人视频通话。向维斌同志住在生活区最里面的那间房子,隔离点内的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他来安排部署,因为要频繁出入,最里面的那个门总是常开着。
作为城关检察的老党员、老干警,在疫情初期,向维斌同志就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队伍,在疫情形势严峻后,向维斌同志展现一名老党员、老干警的担当与情怀,积极响应号召,带领4名年轻干警进入城关区某隔离酒店,负责一个隔离点的全面工作。

向维斌对年轻干警们说,之前我们在院里学党史,学了那么多光辉历史,看了那么多感人事迹,现在国家可能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了,但疫情来了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初心和使命什么时候体现?就是这时候要体现,学史力行怎么力行?我们去隔离点身体力行,这个隔离点的楼,就是咱们的战场。
10月29日的第一次隔离点工作部署会,大家坐在房间的床边开始,简单的一张A4纸、一支圆珠笔,重点工作及困难点一一总结罗列,条件虽然简陋,但疫情防控的工作并不简单,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打折,会议结束时,向维斌同志带领1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半夜的铃声格外紧促,几名医护人员下楼接收新的隔离人员,几名干警紧随其后,穿防护服的间隙,向维斌同志反复嘱托年轻的干警,穿好防护服,做好消杀,注意自身安全,望着年轻干警们走出清洁区,他的眉头变得沉重而严肃,那颗牵挂着的心,落在了干警的防护服外,而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隐约能看到党徽的轮廓。后半夜又接到了运送物资的电话,他不忍心叫醒年轻干警,戴上口罩,就从工作通道去搬运防护服了,后院灯光昏暗,窄小的铁楼梯影响搬运,加上白天的落雪,一不小心摔破了膝盖和手指,他默默承受,一条卫生纸、一片宽胶带算是包扎了。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检察干警,默默奉献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不提要求、不讲条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我看不清体温计上的温度,我来的时候也没有带老花镜,这以后的测温工作可怎么办?”……“我的手工课业快做完了,现在需要一把剪刀,能不能帮帮我?”……“我上火了,口腔溃疡疼的我张不开嘴,没法吃饭了”刘宝红干警常常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面对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他总是想起向维斌的的嘱咐,“我们来这里是保护群众的、是来为人民服务的,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就要把服务做周全、做到位。”所以只要不违反疫情防控的规定,他面对各种求助和要求,总是会想办法、动脑筋,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一次次回应,年轻的检察干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前辈干警以身作则的带领和影响下,年轻干警们真切地感受到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在疫情防控面前,那青春的脸庞没有犹豫的神色,隔离点内的困难,他们主动作为,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穿上防护服总会漏出脚腕,他背上消毒桶总会弯着腰,年轻干警马海龙总是乐呵呵的说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个子最高也是年龄最小的95后干警宋超群,总是冲在最前,隔离点的化粪池,要在工作时间段每隔两个小时消杀一次,他一个人拿起工具就开始干了,什么脏活、累活,他总想一揽子都干了。寒冷的冬日里,任谁都感觉到他们那热情干事的朝气,这些年轻干警匆匆忙忙的身影,映射出检察人为民、担当的情怀。

隔离点的微信群公告中写着,“乌云遮不住太阳,疫情终将被控制,让我们携手并肩,战胜疫情。”这是干警们对隔离人员的宽慰与疏导,也是在隔离工作中战胜疫情的信心。隔离点的工作终会结束,老干警眼角的皱纹与担当的臂膀,让年轻干警在身体力行中有了更深的领悟,一代代检察人的初心与担当将久久传承。